实验室简介

广东省安全智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第十三期硕博讲坛顺利举行!

发表时间:2025-11-07 18:06:35 来源: 作者: 浏览:

【文章导读】2025年10月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雅坤副教授主办的第十三期硕博论坛——“深度代码模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L-316顺利召开。本期论坛由张雅坤副教授主持,特邀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于浩博士和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梁清源同学分别作专题报告,分享他们在代码生成模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次论坛以线下形式举行,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互动积极,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于浩同学进行分享于浩博士作题为《面向低资源...

2025年10月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雅坤副教授主办的第十三期硕博论坛——“深度代码模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L-316顺利召开。本期论坛由张雅坤副教授主持,特邀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于浩博士和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梁清源同学分别作专题报告,分享他们在代码生成模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次论坛以线下形式举行,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互动积极,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于浩同学进行分享


于浩博士作题为《面向低资源编程语言的代码生成模型的训练及构建》的报告。该报告聚焦于低资源编程语言的代码生成问题,旨在为训练数据稀缺的领域特定或遗留语言(如硬件描述语言 Verilog、鸿蒙生态的主要应用开发语言 ArtTS)构建高效智能生成模型。报告指出,其核心挑战在于高质量“代码–注释”语料的极度匮乏。针对这一问题,于博士重点介绍了面向 ArtTS 与 Verilog 的训练集构建策略,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企业内部代码挖掘、模板化合成、跨语言迁移及代码反注释生成等方法,系统性地扩充训练语料,为低资源语言的代码生成模型训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C0FC

梁清源同学进行分享


梁清源同学作题为《程序设计语言特性感知的深度代码模型》的报告。该报告围绕如何结合程序语言特性提升代码模型在程序理解与生成任务中的能力展开。针对现有模型在语义理解和结构建模上的局限,报告提出了两种增强策略:一是语法结构感知的代码生成模型,通过显式引入抽象语法树(AST)及语法依赖信息,引导模型更好地捕捉代码结构规律,从而提升生成代码的语法正确性与语义一致性;二是程序演化过程增强的代码编辑模型,基于程序员真实的编辑行为,并结合扩散建模思想,模拟代码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增强模型对代码修改行为的建模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程序语言特性的深度建模方法能够显著提升代码模型在生成与演化任务中的性能,为智能编程与自动化软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路径。



15B58


在张雅坤副教授的主持下,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参会师生积极提问,与两位报告人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与讨论。通过本次论坛,大家对深度代码模型及智能化软件工程领域前沿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融合路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对代码大模型研究的浓厚兴趣与思考。


演讲嘉宾介绍:

于浩,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25年一月于北京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程序自动化,包括软硬件代码和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程序验证和程序修复。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ICSE、FSE、TOSEM等国际软件工程会议和期刊

梁清源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是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张路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代码大模型、代码生成和程序理解。在研究兴趣相关领域,他已发表14篇CCF-A类国际顶级期刊、会议论文,包含ICSE、ASE、TSE、TOSEM和ACL等,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在读期间,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术创新奖和三好学生等奖励奖学金。


硕博论坛介绍:

硕博论坛由广东省安全智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旨在促进硕士、博士进行科研交流与成果分享,营造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截至目前,广东省智能安全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已成功举办硕博论坛十三期,论坛每月定期举行,相关活动信息发布在“HTISZ计算机应用中心”和“广东省安全智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踊跃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