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付希明副教授主办的硕博论坛第十二期 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L-316顺利召开。本期论坛由付希明副教授主持,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博士研究生李墨和刘钊乾分别分享他们在拜占庭容错共识协议与隐私推理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期硕博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反响热烈。

李墨同学进行分享
李墨同学分享了其题为《Hamster:一种快速同步拜占庭容错协议》的研究成果。该协议致力于解决现有同步BFT协议在通信复杂度和同步假设依赖方面的瓶颈问题。Hamster首次将编码技术引入同步BFT协议中,在提升可扩展性的同时降低了通信开销,实现了几乎线性级别的吞吐量增长。在节点数为65的系统中,Hamster的吞吐量达到了Sync HotStuff的10倍,特别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此外,Hamster可通过轻量修改适配移动迟缓模型,进一步减弱对同步假设的依赖,有效应对网络波动带来的安全挑战。

刘钊乾同学进行分享
刘钊乾同学报告了其题为《SEAF:一种基于动态精度的激活函数安全计算方法》的研究工作。当前在隐私保护机器学习中,非线性激活函数的计算成为性能瓶颈。SEAF提出了基于Trun-Eq协议的新型区间测试方法,并引入动态精度逼近策略,在保障高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通信与计算成本。实验表明,SEAF在Tanh、Sigmoid和GELU等激活函数上相较于过去SOTA工作均取得了数倍的性能提升,使得激活函数不再是两方安全推理的性能瓶颈。


在付希明副教授的主持下,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参会师生踊跃提问,与两位报告人展开深入探讨。通过本次论坛,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分布式系统和隐私保护计算领域中前沿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路径,激发了对大模型评估与安全应用研究的浓厚兴趣。
演讲嘉宾介绍:
李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杨升浩副教授和付希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拜占庭容错共识协议与区块链系统,重点聚焦在高吞吐低通信复杂度的同步协议设计。在IEEE TIFS、ISIT、ESORICS等顶级会议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致力于提升区块链底层协议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刘钊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杨升浩副教授和付希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隐私保护机器学习与安全多方计算,当前重点聚焦于高效非线性函数计算协议的设计与优化。在安全领域顶级会议Usenix Security发表论文,为安全AI推理提供了重要支撑。